腰间盘突出
疾病简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高,约占95%。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腰间盘突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腰椎间盘的生理性退变

人过20岁左右以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就已经开始,纤维环变性、增厚、弹性减小;30-40岁时椎间盘蛋白多糖减少,髓核趋势向胶原化,失去弹力及膨胀性能。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常以髓核的退行性改变进展为快,软骨板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变薄和不完整,并产生软骨囊样变性及软骨细胞坏死。纤维环的附着点亦松弛,加之腰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较为薄弱,而纵贯椎骨内椎体后方的后纵韧带到腰椎平面以下逐渐变窄,至第五腰椎和腰椎间的宽度只有原来的一半,因而造成了自然结构方面的弱点。因椎间盘没有血液循环、修复能力较差,腰椎间盘受到来自不同方位的应力,易发生萎缩、弹性减弱等退行性病变。

2、外伤

外伤及积累劳损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原因。腰椎虽生理前凸,椎间盘后薄前厚,人们在弯腰时,髓核向后方移动而产生反抗性弹力,其弹力的大小与负重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常因过度负荷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脊椎负重100kg时,正常的椎间盘隙变窄1.0mm,向侧方膨出0.5mm。而当椎间盘退变时,负同样的重量,椎间隙变窄1.5~2mm,向侧方膨出1mm。如负重压力过大,纤维环的退变及本身已有的缺陷,髓核就有可能冲破纤维环固定而脱出、突出或分离。脱出是指髓核仍被纤维环外层的部分纤所包裹;突出是指髓核已从纤维环和后纵韧带韧带之外,髓核游离于椎管内。积劳成损时,髓核长期不能得到正常充盈,影响纤维环的营养供应,,致使纤维环损伤而不易修复,久之使退变的椎间盘薄弱点出现小裂隙。此种裂隙,多出现在纤维环后部,又涉及到纤维环的不同深度,也可出现在软骨板变成髓核突出的通道。急性损伤如腰扭伤,并不直接引起腰椎间盘突出。但是在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护情况下,极易造成椎间盘突出。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在工作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波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据测定,当司机踩离合器时,其椎间盘压力增大约一倍。如此长期反复的椎间盘压力增高,可加速椎间盘的退变或突出。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换各种体位,包括坐、站、卧及难以避免的各种非生理性姿势,不良姿势常诱发本病的发生。

3、受寒:

椎间盘受寒后使腰背部肌肉痉挛和小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进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同时,肌肉的紧张、痉挛导致椎间盘的内升高,特别对于已又变性的椎间盘,更可造成进一步的损害,致使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人群

1、在职业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见于各行各业,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别。重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比轻体力劳动者高,纯脑力劳动者比轻体力、脑体力混合型的劳动者高。

2、在年龄上:本病一般发生在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比女性要多些,约占整个发病人数的75%左右。

3、体型上:一般过于肥胖的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4、在工作环境上:寒冷潮湿的工作、生活环境易导致腰椎间盘出症。

5、在遗传上:家族中有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发病率比家族中没有疾病的人发病率高几倍。

6、在发育上:有发育异常的患者,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裂、椎弓崩解等,都会影响到腰椎的正常功能,给腰部肌群增加额外的负荷。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7、在身体素质上:在临床实践中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有的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好,在这些患者中很少有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病。

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人群敬请社会各界人士注意关注,远离腰椎疾病,远离不良习惯。

症状表现

腰间盘突出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可自行对症自查。

一、症状

1.腰痛

是大多数患者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

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间盘产生化学物质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化学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水肿,使得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压的神经根缺血。上述三种因素相互关连,互为加重因素。

3.马尾神经症状

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二、体征

1.一般体征

(1)腰椎侧凸 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或弯向患侧。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于脊神经根内侧,因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使脊神经根的张力减低,所以腰椎弯向患侧;反之,如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多向健侧弯曲。

(2)腰部活动受限 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急性期尤为明显,其中以前屈受限明显,因为前屈位时可进一步促使髓核向后移位,并增加对受压神经根的牵拉。

(3)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 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间隙相一致,80%~90%的病例呈阳性。叩痛以棘突处为明显,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1cm处,可出现沿坐骨神经放射痛。约1/3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痉挛。

2.特殊体征

(1)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 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正常人神经根有4mm滑动度,下肢抬高到60°~70°始感腘窝不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受压或粘连使滑动度减少或消失,抬高在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在阳性病人中,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这时再被动屈曲患侧踝关节,再次诱发放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有时因髓核较大,抬高健侧下肢也可牵拉硬脊膜诱发患侧坐骨神经产生放射痛。

(2)股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时,则为阳性。此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3.神经系统表现

(1)感觉障碍 视受累脊神经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现该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阳性率达80%以上。早期多表现为皮肤感觉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因受累神经根以单节单侧为多,故感觉障碍范围较小;但如果马尾神经受累(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则感觉障碍范围较广泛。

(2)肌力下降 70%~75%患者出现肌力下降,腰5神经根受累时,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1神经根受累时,趾及足跖屈力下降。

(3)反射改变 亦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腰4神经根受累时,可出现膝跳反射障碍,早期表现为活跃,之后迅速变为反射减退,腰5神经根受损时对反射多无影响。骶1神经根受累时则跟腱反射障碍。反射改变对受累神经的定位意义较大。

检查诊断

2腰间盘突出.jpg


1.腰椎X线平片

单纯X线平片不能直接反应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但X线片上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等退行性改变,是一种间接的提示,部分患者可以有脊柱偏斜、脊柱侧凸。此外,X线平片可以发现有无结核、肿瘤等骨病,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2.CT检查

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对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目前已普遍采用。

3.磁共振(MRI)检查

MRI无放射性损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并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切位影像,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另外可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但对于突出的椎间盘是否钙化的显示不如CT检查。

4.其他

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诱发电位)可协助确定神经损害的范围及程度,观察治疗效果。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排除一些疾病,起到鉴别诊断作用。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腰间盘突出佳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病人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其治疗原理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

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②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③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

2、牵引治疗,采用骨盆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3、理疗和推拿、按摩 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导致病情加重,应慎重。

4、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①病史超过三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②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③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④出现单根神经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⑤合并椎管狭窄者。

(2)手术方法,经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或经椎板间隙行椎间盘切除。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行椎板切除后,经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内椎间盘切除。合并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者,需要同时行脊柱融合术。

近年来,显微椎间盘摘除、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等微创外科技术使手术损伤减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应用一种管状牵开器辅助的微创手术技术,只需要局部一个不足3厘米的皮肤切口,经显露局部椎间隙,在显微镜下切除突出的鸭皮脊髓或神经根的椎间盘。手术在全麻下进行,皮肤切口小,对肌肉的损伤也非常小,出血量不足50毫升。经管状通道在显微镜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创伤很小,切口处筋膜和皮肤只需缝合数针,手术后第二天病人就可以下地,恢复时间比差untong开放手术要快得多。在国外,多数微创手术后的病人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出院了,术后下地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在3天左右,手术即可正常进食。

总体说来,这类手术除了具有微创的优点外,手术疗效也确切,一般对单个或两个椎间盘突出的病例效果较好,手术也不需要固定。这类手术对病人的,费用也要少得多。


点击展开
饮食宜忌

腰椎间盘突出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危害是很严重,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有利于疾病康复。那么,腰间突出吃什么好呢?

1、腰椎间盘突出的饮食应多食含有钙、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等食物,能达到增强腰椎骨骼的强度、提高肌肉的力量,从而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缓解。钙是骨的主要成分,所以要充分摄取。钙含量多的食品有:鱼、牛奶、酸奶、芝麻、浓绿蔬菜、海藻类。维生素B含量多的食品:粗米、精米、大豆、花生米、芝麻、浓绿蔬菜。成长期自不必说,成年以后骨也要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另外,钙还有使精神安定的作用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2、维生素E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流、消除肌肉紧张的作用,用于缓解疼痛。日常生活中维生素E含量多的食品:鳝鱼、大豆、花生米、芝麻、杏仁、粗米、植物油。

3、椎间盘的纤维环是由结缔组织形成的,旨缔组织的形成离不开维生素C要形成结实强健的纤维环,维生素C是不可缺少的。维生素C含量多的食品:红薯、马铃薯、油菜花、青椒、青白萝卜叶、油菜、菜花、卷心菜、芹菜、草莓、甜柿子、柠檬、橘子。

4、蛋白质是形成肌肉、韧带、骨不可缺少的营养素。蛋白质含量多的食品有:猪肉、鸡肉、牛肉、肝脏、鱼类、贝类、干酪、鸡蛋、大豆、大豆制品。

5、维生素C能增强腰椎椎间盘的纤维环的强度,多食维生素C也能达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效果。维生素C含量多的食物有红薯、马铃薯、油菜花、青椒、卷心菜、芹菜、草莓、甜柿子、柠檬、橘子等。

腰间盘突出患者吃什么好?

腰间盘突出患者要注意起居饮食要规律,减少通宵熬夜,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方式,尤其是不可坐在电脑前通宵工作或玩游戏;很多年轻人不吃早餐,这种习惯很不科学,应规律饮食,重视早餐的摄入,多摄取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多吃水果及蔬菜。腰间盘突出患者平时要多注意饮食调节,饮食调节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前面说了腰间突出患者适合吃的食物,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不适合吃的食物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吃哪些食物

1、腰椎间盘突出的饮食首先要忌高脂肪、油炸、硬质食物以为这些食物不利于消化,影响疾病恢复。

2、忌辛辣刺激之物。辣椒、辣酱、辣油、芥末、榨菜、咖鲤、韭荣、大蒜等,辛辣刺激之物可使症状加重。

3、忌烟、酒、茶和咖啡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饮食禁忌之一。患者如有烟、洒嗜好应及时戒掉,以利早日康复。

4、腰椎间盘突出的饮食还要注意忌腥膻之物。如黑鱼、鲤鱼、鲫鱼、鲸鱼、海虾、带鱼、淡菜、乌贼鱼等。

疾病科普
河南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371-53351456

地点: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柏南路158号

邮编:450000